学习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委中心组 -> 学习活动 -> 正文

武昌理工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精神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6-10-28 阅读:

1027日上午,武昌理工学院党委在学校行政楼六楼会议室举行中心组学习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专题学习。党委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校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何兴亮主持学习会。

会上,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突出强调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鲜明表达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主体地位,有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校党委委员、学校顾问吴开胜以《浅谈“以人为本”》为题,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吴开胜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体现。这里的“本”是个价值观观念,不是“本原”之本,而是“根本”之本。所谓“根本”,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地位之本,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二是动力之本,即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三是目标之本,即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的最高目标;四是标准之本,即人民群众是检验我们事业成败的唯一标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保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总体性和谐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所在。

谈及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吴开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第一,从哲学上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决定我们的前提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否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不坚持以人为本,就会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陷于唯心史观。第二,从价值观上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有史以来其他任何阶级和政党的价值观无可比拟的。不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就会背离党的根本宗旨,走向人民群众的反面。第三,从发展观上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它不仅解决了“为了谁”的发展目标问题,而且解决了“依靠谁”的发展动力的问题,还解决了“谁检验”的发展标准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

吴开胜指出,从管理学的角度讲,“以人为本”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如何在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他强调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要坚持相信人、尊重人,解决好工作的“主人”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无疑也是国家的主人、事业的主人、工作的主人,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对自己准确定位。相信人、尊重人,是对“主人”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二,要坚持依靠人,解决好工作的“动力”问题。在管理工作中,就一定要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限创造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第三,要坚持为了人、发展人,解决好工作的“目标”问题。管理也是服务。一定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促成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每个管理工作者必须确立的权力观、情义观和利益观。第四,要坚持人作主,解决好工作的“标准”问题。我们一切工作的成败要以人民群众赞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为最高标准。要随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离开人民群众则一事无成。

吴开胜指出,“以人为本”既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又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心就是力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是最大的动力。人心的向背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我们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成败兴衷。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有效促成我们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学工处常务副处长李金永以《在继承与发展中推进党和学校的事业发展》为题,谈了自己学习的体会和感受。李金永说,《胡锦涛文选》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要将学习与两学一做紧密结合起来,要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工作理念。学习《胡锦涛文选》既要坚持读原著,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工作的实际,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感、紧迫感,真正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

李金永说,要将理论学习与当前学校发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坚持继承学校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又要努力通过创新发展推动学校的综合改革和各项工作。坚持学生工作的发展创新,关注学生的发展诉求。要坚持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武昌理工人的精神家园。高校最重要的是灵魂是学校的文化,而文化的认同是教职工在长期工作和学习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文化基因。学校的校训从笃志、博学、崇实、拓新到现在的追求卓越走向成功,是对学校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这种精神、这种文化基因、这份认同是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的一种文化基因,我们应当守住这份精神。

对于高校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李金永谈了感想。他说高校管理“以人为本”中的“人”主要包括教职工、学生这两方面。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了培养具备成功素质的学生,不遗余力的探索教学改革、推行开发内化教学法、开展非专业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教育和测评,在这个方面学校投入巨大,取得可喜的成绩,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认为在教职工以人为本方面还有不少的空间。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学校管理中应注重民主性和实效性,让教职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校管理,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实现共同的价值认同,实现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应创造更和谐的氛围,提升教职工的存在感和荣誉感。应关注教职工精神鼓励和认可,积极开展典型教职工的选树与事迹报告,加强精神层面的鼓励和认可,在更大程度上增加教职工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提升他们工作的幸福感。学校注重人文关怀,民心工程、固本工程都是很好的举措,营造了较为宽松民主的文化氛围。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力度,形成规章的严肃、人情的温馨、人心的舒畅整体活泼的文化氛围,让全体教职员工自觉自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流的高校。

文法与外语学院党总支常务副书记汪庆以《保持追求卓越的状态》为题,谈了学习体会,他说,一个学校要发展、要突破、要跨越,就要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赵作斌校长在学校中层干部会上重点阐述了“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为学校的进一步腾飞提供精神动力,是学校进入深层次发展的必备因素。“追求卓越”是我们学校的核心文化,是学校全息育人的落脚点,其实质是将工作做到更好,做到完美,做到极致,每个人只要追求卓越了,成功就为时不远。

汪庆认为,“追求卓越”是一种人生状态。一个拥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不凡抱负的人,必定是每天都积极努力向上的人,追求卓越是在人生的征途中应该保持和坚持的一种状态。“追求卓越”是一种处世态度。不论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不计得失,荣辱不惊,最终都会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追求卓越”是一种人格品质。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群可爱的学生,教师职业是崇高而寂寞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刻保持追求卓越的心态,将自己的事业做到更好,更是一种人格品质。

汪庆说,做工作有三个层次,一种是做了,另一种是做完了,还有一种是做好了。对待工作的三种态度的人,人生结果肯定会截然不同。“追求卓越”是要将工作做到极致,我们不仅是要把工作做完,而是在做工作的过程中以高标准严格要求,做工作之前有目标,过程有回报,结果有总结。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事业,武昌理工学院正处于事业的腾飞的关键时期,只有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何兴亮总结发言时指出,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以人为本”,只有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学校全面发展。何兴亮要求,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加深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做好党的教育事业上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而努力奋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