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的先进典型】
“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记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化文教授
人物小传:王化文,男,中共党员,教授。曾担任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及计算机学院CIMS研究所所长等职,现担任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在计算机安全保密、计算机过程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领域开展了研究和开发工作,主持和作为主要人员参加的科研课题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他所主持的成果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种奖励。
近日来,武昌理工学院上下掀起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潮,该校信息工程学院王化文教授被广大师生公推为“践行群众路线优秀典型”,校领导说,王教授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的榜样,值得学校每一个人学习。记者采访王教授时,他却笑着连忙摆手:没有什么值得宣传的,都是一些普通的事情,都是应该做的。
王化文教授1971年入党,是一位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曾担任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计算机学院CIMS研究所所长等职。在武汉大学工作期间,王化文教授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在这些领域先后主持和参加了近30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委托科研课题,并取得了多项成果。在他所主持的成果中,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种奖励。
王化文教授从2003年进入武昌理工学院,担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十年来,他团结院务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成员,紧紧依靠学院的教职工,积极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教育思想、学校的办学方略和办学理念,并在自行过程中结合本学院学科的特点进行创新,形成学院自身的特色。经过十年的努力,使学院的建设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科学规划求发展 求真务实工作有成效
信息工程学院的工作做得扎实,这是了解情况的人都认可的。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吴开胜教授到这个学院检查或商量工作时多次赞赏这个学院讲真话,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这种作风与王化文教授个人的工作作风是密切相关的,他认为:“一个学院要快速发展,就要有科学的规划,做规划,做工作都要立足于学院的长远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而且话说出来了就要做,脚踏实地地做,自己带头做,要做好,言必行,行必果。”
2004年底,在了解了教学的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情况以后,王化文教授感到使用的教材必须适合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当时市面上这类教材比较少,于是决定立即组织编写自编教材,一方面与江城学院信息学院院长李守明教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计算机系主任王代萍副教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系主任李晓燕教授、武汉商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章启俊教授、武汉大学出版社黄金文副编审等商讨筹备民办高校、二级分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系列教材编委会和电子信息工程系列教材编委会,另一方面,在学院内部,在教师中进行广泛的动员,宣传编写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领导的决心变成全体教师的决心。经过8年的努力,两个编委会组织编写并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30多部,由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为第一作者编在多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著作近40部。现在,编写教材、著作已经成为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的自觉行为。王化文教授本人也身体力行,于2005年编写并出版了教材《Windows 2000/XP网络构建与系统管理》,2008年申报获批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Windows Server 2008网络构建与系统管理》,由他主编,2011年完稿并出版。
2008年,王化文教授提出在学院建立创新实践基地,以学校提出的非建制特色班的形式在第二课堂开展教学,扩展和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并鼓励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性大赛,得到了学院其他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亲自主持做方案和制定设备购置计划,组织技术队伍。在特色班运行过程中,王化文教授经常与创新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和教师一起商量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得工作进展顺利。几年来,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参加特色班的学生普遍受益,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明显提高,特色班的学生就业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国家大赛每年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例如,2011年,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获得了全国一等奖1项和省级奖多项,参加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的学生获得了全国一等奖5项,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获得了省级奖多项。
王化文教授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积极鼓励教师申报研究课题,积极支持课题的研究开发活动,帮助解决困难,使学院的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2005年,武昌理工学院启动科研导师制。作为信息工程学院首批入选的几位科研导师之一,在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中,王化文教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带领教师队伍开展科研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学院的一批中青年教师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王化文教授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王院长是一位踏实、务实的好领导,爱岗敬业。”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超峰教授这样评价共同工作了8年之久的老同事。“他在科研、教学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坚持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兢兢业业。”
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非常快,对王化文教授这样一位老年人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知识更新要求个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他在搞好管理工作的同时,抽出时间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他经常查阅学术期刊,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学习前沿技术,为开展科研补充能量。由于管理工作负荷较重,学习和科研往往是占用休息时间,最忙时晚上一、两点才睡觉,他管这种生活方式叫“充电”。他的学生称他为“工作狂”,“经常看到王老师中午还在办公室忙碌,信息工程学院2011级的孙源生同学认为“王院长工作非常尽责”。正是王化文院长对自己高要求,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正确地把握学院的发展,才能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
工作深入不官僚 平易近人被赞“平民式领导”
王教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领导,从不摆官架子,和广大师生打成一片。2011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组织的“两访两创”活动中,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被评为活动先进集体,王化文教授获得“优秀个人”称号。“在‘两访两创’活动中,每位领导要求访问学生几十个,数量比较多,但王教授对计划安排的所有教师和学生都逐一访谈了。他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务实。”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超峰说道。据介绍,王化文教授在工作特别繁忙的情况下,挤出时间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了30名教职工、20名学生,真心与被访谈者交流,认真记录被访谈者的意见和建议,仔细梳理归类各类看法,细心填写访谈登记表,活动总结写的简明扼要,材料翔实,访谈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只有深入到师生中,才能知道大家想什么,才能使得制定出的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被广大师生认可。”王化文教授经常主动与广大师生交流,他还注册了QQ,在QQ群与师生交流。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兵评论王教授时说道,王院长从不摆官架子,学生找他,他总是很认真的交谈和帮助解决问题,他是一个平民式的领导。据了解,在信息工程学院,每一个师生都可以直接到王院长办公室找他交流,而他从不拒绝。
2011年,由学院制定对教师考核的方案,相关考核标准由广大教师讨论了三遍,形成了四稿,才最终定稿。在王化文教授看来,一项规则、制度的制定,不符合实际,脱离了群众,执行起来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如果制定的条例不合理,强制执行,就会让部分老师吃亏,影响工作的积极性。所以,他坚持制度或者方案的制定要“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多听教职工的意见,形成共识,只有教职工理解了、认可了,才能更好地落实。
勤俭节约反奢靡 知足常乐心里就坦然
王化文教授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高标准要求自己,要像党章中要求的那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生活上够用够吃就行,不能攀比,要知足常乐!”他认为,做人一定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守住思想上的红线,否则过了红线,把握不住就会出问题。”
作为院长,与外单位合作出面比较多,合作过程中一定会给与对方许多支持,难免有的单位,大多是送礼品,也有少数单位送钱,对此,王化文教授认为要坚持标准,守住底线。“因为工作中上的往来,而收到的一些礼金、贵重物品,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不能因为工作的职务之便而谋取私利。”王教授这样说,在生活中,他也是这么做的。一家有业务合作关系的公司为感谢王教授对他们的支持,给王教授送来5000元钱已表示其诚挚的谢意,但他认为这是工作上的分内之事,不肯接受,最后实在推辞不掉便将钱收下交给学校监察处。他说,“这样做心理便会非常坦然,这其实也是为自己着想,不该拿的坚决不拿,心里才不会有什么负担。”
王教授说道,“过了40岁以后,就常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来告诫自己,使自己做个明白人,少犯错误。”
王教授的办公室布置简单,高大的书柜将狭长的屋子隔成前后两部分,前面是几张接待用的椅子、一张办公桌,后面摆放了一张行军床。王化文教授告诉记者,这里是他办公的地方,工作太晚回不去的时候也会在办公室休息。他告诉记者,他不擅长讲自己的优点,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他就是一个本本分分热爱教学事业的老师,只希望自己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王教授是从武汉大学来到武昌理工学院工作,转眼已经有10年。他说,我是做教育的,平时很忙,真闲下来反而很难受,我应该继续做点事情。
“王院长对学院的发展经费,一分钱总是掰成两分钱花,很节俭,而且对工作非常严谨、认真、踏实,对上级交代的任务认真负责。”人事处处长林娟非常认可王化文教授,她说,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做人上,王院长可以是说全校师生的楷模和表率。
美誉和奖赏对王化文教授来说都是身外之物,这位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院长最后这样总结道,“我只希望自己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或许,这才是他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一辈子的真正原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