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活动 -> 三万活动 -> 正文

省委高校工委关于高校系统开展第五轮“三万”活动的通知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5-03-08 阅读:

有关高校:

1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暨“三万”活动动员会,对全省第五轮“三万”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会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2015年在全省开展第五轮“三万”活动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会议和文件精神,省委高校工委结合高校实际特点,制定高校系统开展第五轮“三万”活动方案。具体要求如下:

一、深化思想认识

高校“三万”活动是高校践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是锻炼、培养和检验干部,增进干部与基层群众感情、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平台;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服务“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校要按照“夯实三农基础,改善农村民生,实现客运到村,建设美丽乡村”主题思路,坚持优良作风,把本轮“三万”活动作为2015年度学校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二、把握基本原则

(一)坚持转变作风、增进感情。要克服畏难和厌战情绪,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一线,工作组活动足迹要覆盖所有村民组和所有农户,在走访交谈和办实事过程中,增进与群众感情,让群众普遍感受到高校干部“为民、务实、清廉”作风,达到“经济成本低、政治成效大”的效果。

(二)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提过高要求,不喊不切实际的口号,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切实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村村通客车为重点,为群众兴办力所能及的实事,务求实效。

(三)坚持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农民群众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投身到这次活动中来,自主筹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各驻点村情况千差万别、条件各不相同,各高校要结合本校优势和驻点村实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惠民工作。

三、明确主要任务

高校工作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协助村“两委”开展活动,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落实规定要求

1、宣传政策、走访农户。通过深入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专家宣讲等形式,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中央和省委2015年关于“三农”工作文件精神,宣传“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宣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抓好农村产权登记、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等有关政策,宣传中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增强全民法制观念的大政方针,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通过宣传走访,教育、引导和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公路客运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在宣传走访过程中,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科学合理、务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努力实现“村村通客车”。改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解决农民出行难、出行不安全问题。对未通公路的行政村,帮助和推进完成公路建设任务;对已经修通但不具备通客车条件的村级公路,开展维修断桥断路、危桥危路、路肩培土、路基加宽、增设错车台、完善安保设施等工程,为通客车提供良好通行条件。修建或修整招呼站、候车亭,树立乘车信息牌。帮助和推进建立通客车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建立农村客运发展资金,用于补贴通客车购车、车辆保险、动态监控以及客运亏损等,保障农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帮助和推进建立合适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以确保农村客车稳定运行。

3、巩固前几轮“三万”活动成果。一是加强农村网格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帮助驻点村完成网格化建设。进一步帮助做好光纤进村入户工作。帮助和推进集党务、政务、法务、商务、农业、医务等“多务合一”的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帮助和推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塘堰整治清淤,疏挖塘堰任务比较重的村,进一步开展疏挖当家塘工作。三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保洁机制。

(二)开展“五项”行动

1、“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发挥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优势,组织校内基层党组织与驻点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制定结对共建工作方案。注重结对共建工作与师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师生深入驻点村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基层工作经验,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对群众的感情;注重做到结对工作与促进教学科研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升学校教书育人水平。帮助驻点村党支部加强组织建设,引导村“两委”认真落实“五议五公开”制度,完善以规范党务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等。

2、“同心”服务行动。引导学校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深入驻点村,与所在地干部群众共同探讨“三农”问题,确定调研课题,形成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文化书屋建设、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提案议案,为党委政府解决“三农”难题提供参考意见。提倡高校之间加强协同配合,组织统一战线农业科技专家到驻点村实地考察指导农业发展项目,推进当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倡高校与驻点村镇建设“同心共建”示范基地。学校党委要做好统筹部署,统战部、民主党派要做好组织和工作落实。

3、“帮贫助困”行动。充分利用春节和春耕时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大好时机,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五保户、低保户和生活困难群众。积极动员高校干部师生,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送服务、送温暖”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众办12件好事实事。要转变帮扶方式,注重帮扶“造血”功能,通过开展致富思想帮、技术帮、项目帮等形式,使帮扶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4、“送书下乡”行动。以帮助驻点村“文化活动中心”或“农家书屋”建设为重点,为驻点村捐赠一批基层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医学常识、家电维修常识、养生保健常识、计划生育宣传知识、历史文化以及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书籍、报刊杂志、电教片等,提高农民朋友生活常识、技能素质和生活质量,给农村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5、关爱留守儿童“六个一”行动。组织学校师生与留守儿童志愿结对,通过给留守儿童送一件小礼物、帮助留守儿童实现一个小心愿、活动期间每周和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每月给留守儿童写一封信、和留守儿童家长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一次沟通、请留守儿童参观一次大学校园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放飞梦想。

四、阶段开展活动

根据省“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本轮“三万”活动从20151月底开始,至20155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是宣传发动阶段(1月底至2月中旬)。省委、省政府动员部署。省委高校工委制定工作方案,结合高校实际,进一步明确要求。高校组建工作组,加强工作组驻村工作保障。工作组1月底进村入户,把宣传政策和走访农户贯穿活动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二是兴办实事阶段(2月下旬至515日)。工作组在确定办实事内容和方案的基础上,有效开展办实事工作。落实省委文件要求,每个工作组筹资10万元以上。

三是总结表彰阶段(515日至5月底)。认真开展工作总结,撰写工作报告。活动结束后,高校工委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扬。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和督办组,组建工作组。省委高校工委成立由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任组长,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严学军和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刘怀俊任副组长,组织处、思政处、学生处等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导高校系统“三万”活动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组织处;成立检查督办组,对各高校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检查督办;活动过程中召开工作经验交流和推进会。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组,选派3-5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的工作人员参加,要把选派工作组成员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结合起来;确定1名联络员,加强与省委高校工委和片区牵头单位的联系。

(二)积极参加培训,搞好工作衔接。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工作组成员进行培训,各校工作组成员都要认真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准确把握农村工作政策,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尽快转变角色、进入状态,找准定位,积极开展工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是“三万”活动的责任主体,各高校工作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帮助、指导和协调县(市、区)及乡镇做好政策宣传、发动群众等工作。同时各高校工作组还要按照分片管理原则,接受县(市、区)所属市州片负责单位的管理。各校工作组要注重做好工作衔接和关系协调,尽快与驻点村所在县(市、区)及片区负责单位取得联系,明确有关具体事宜。

(三)严肃工作纪律,展示高校形象。在驻点村开展工作期间,工作组要密切联系群众,严守工作纪律,注意工作方法。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要体察民情、珍惜民力、轻车简从,切实按省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做到“六不准”(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不准抹牌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层层搞陪同和迎送)。高校工委检查督办组检查督办情况将作为高校评先表优的重要依据。各高校要把驻点干部在农村工作期间密切联系群众、严守工作纪律、争创工作业绩的情况和干部考核培养结合起来。

(四)加强信息交流,营造良好氛围。各校工作组要及时向高校工委“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信息,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典型经验等,高校工委“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高校典型做法和案例以《湖北高校系统“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工作简报》的形式在“湖北省高校党建网”进行宣传报道并择优上报,营造“三万”活动良好氛围。

中共湖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20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