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柯金成 报道
关于“为什么做素质导师”这个话题,李雪燕老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担任素质导师这个职位已有15余年。因此,对于这个职位有许多的心得体会,主要谈到了始终未曾改变的初心和使命,同时还收获许许多多的感动和感谢。
对于担任素质导师期间的心路历程,李雪燕老师说道:“学生时代,我理想中的大学老师应该是轻松稳定有假期,圈子简单层次高,工作之后,我发现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素质导师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工作强度大,24小时随时待命,有时非常迷茫,时常被各个部门安排的工作抽不开身,充满无奈。在30岁的时候我甚至有了放弃的想法,但也是从30岁起,我有了更多精神上的回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毕业后仍然记得我并且过来亲自感谢我,这使我饱含自豪感。”
李雪燕老师谈到在她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时常感到很迷茫,有时甚至还充满了挫败感,而现在回头看看,李雪燕老师感慨道:“你之所以迷茫,是因为你的能力跟不上你的理想。”李雪燕老师认为克服迷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握当下,不断学习,用实干代替牢骚,用能力战胜繁琐,以此来鞭策广大在校大学生。李雪燕老师说道:“至今仍记得一个学生跟我谈到,想要成为像你这样的老师,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自那之后,对素质导师这个职业充满了自豪感,很少会出现之前的迷茫感和挫败感,而且想要把素质导师这个职业一直干下去,来帮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在后面的几年中,李雪燕老师便一直坚守在素质导师这个岗位上,来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帮助他们走出阴霾。李雪燕老师说道:“在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的过程中,饱含了成就感和幸福感,我觉得这种感觉比什么都重要。特别对于我这个带过很多届毕业生的素质导师而言,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更是愈加强烈。经常收到好多学生的消息,都是来感谢我,谈到了他们现在的成就都离不开学校和老师当时的培养和帮助,这些感谢满足了我最大的‘虚荣心’和自豪感”。
在教学环节当中,李雪燕老师说道:“我非常喜欢听学生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愿意对我倾诉,聆听他们的故事,我会感同身受,会内省深思,让我明白要理解和包容不同的个性,要对学生因材施教。”
最后,李雪燕老师说道:“现在,我的学生已经从80后变成了00后,我仍然在素质导师的岗位上坚守,仍然在学生的身边陪伴。总书记说,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我坚信,教育是献给生命最好的礼物,做好一个教育工作者是我不变的初心和追求,余生很长,期待我有更多的能量去点亮大学生前行路上理想信念的灯。”(完)